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汉堡王中国已变更所有权并寻求变革

2025-11-12 09:46

斑马消费 陈晓静 继星巴克之后,又一家全球餐饮巨头将中国业务委托给中国资本。 11月10日,汉堡王宣布,旗下品牌Restaurant Brand International Group(RBI)与CPE元丰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成立合资公司“汉堡王中国”,CPE元丰持股约83%。我们希望通过更加本地化的运营,开启中国市场下一阶段的品牌增长。进入中国20年,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进展并不理想,是时候做出重大改变了。旷日持久的中资收购汉堡王市场的汉堡王中国易主案终于在11月10日尘埃落定。当天,汉堡王正式宣布母公司RBI与CPE元丰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汉堡王中国ina,进一步加强汉堡王的本地业务。根据协议,CPE元丰将向汉堡王中国注入3.5亿美元初始资金,用于支持餐厅门店扩张、营销、菜单变更和运营能力提升。汉堡王中国全资子公司将签署为期20年的独立开发协议,并获得汉堡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独家开发权。本次交易完成后,CPE元丰将收购汉堡王中国约83%的股权,RBI将保留约17%的股权。双方计划到2035年将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规模从目前的约1,250家门店扩大到4,000多家门店,并实现可持续的同店增长。该交易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具体时间取决于监管审批流程的进展。这有初步迹象表明汉堡王将向中国市场出售该品牌的经营权。今年2月,RBI斥资1.58亿美元收购Tfi和笛卡尔资本旗下的TFI集团股权,实现了对汉堡王中国的完全控股,提前收回了汉堡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权。同时,它宣布正在寻找新的当地合作伙伴来投资和运营该业务。今年10月底,有消息称红杉中国和CPE元丰都对汉堡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最终,RBI选定CPE元丰为汉堡王中国的“企业家”。展开全文 CPE元丰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资产管理机构。自成立初期以来,持续解决消费连锁服务领域,相关领域总投资约100亿元。投资了众多行业标杆蜜雪冰城、爱尔眼科、老铺黄金、泡泡玛特等企业。 RBI是全球最大的快餐服务集团之一,年系统销售额超过450亿美元,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着32,000多家餐厅。旗下拥有天豪、汉堡王、大力水手、Firehouse subs等多个知名快餐品牌。 未能表现出“三国之爱” 今年是汉堡王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0个年头。不过,与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同行相比,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没有令各方满意。 在全球汉堡界,汉堡王是绝对的先驱,它的诞生比麦当劳还早两年。然而,其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却姗姗来迟。 1987年,肯德基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率先进入中国市场。三年随后,麦当劳在深圳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开始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征程。 在接下来的15年里,“肯麦”确立了中国人对汉堡、炸鸡、薯条等西式快餐的认识,并带动了两者的快速发展。 直到2005年,汉堡王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门店,与高品质汉堡、肯德基、麦当劳一起拉开了西式快餐的“三国之恋”。 然而,汉堡王失去了先发优势,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并不顺利。进入中国后的前七年,仅新增了50多家门店。在此期间,肯德基和麦当劳继续快速前进,几乎实现了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全覆盖。 直到2012年,汉堡王在中国的发展终于迎来了拐点。 今年,印度央行推出了 TFI 集团,该集团试图o 利用土耳其最大融资集团的能力,为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众多全球连锁餐饮品牌的运营商,TFI在收购汉堡王中国业务后引入特许经营模式,加快了开店步伐。到2018年,汉堡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将突破1000家,并表示未来三年门店数量将达到2000家。最终这个目标没有实现。 2021年之后,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速度明显放缓,直到2023年11月,第1500家门店才在北京开业。到2024年底,汉堡王在中国门店数量为1,47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13家。 在此期间,汉堡王还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央视315曝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同时,加盟商也对汉堡王的管理和加盟前景抱怨颇多,这进一步影响了加盟商的投资信心。 财报显示,2024年,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单店年销售额将达到40万美元,位居全球市场前列。排名倒数第二的土耳其和巴西市场,单店收入也达到100万美元。 在重重困境中,汉堡王不得不做出改变。 自今年2月获得品牌经营权以来,汉堡王中国加快了本土化进程,多位深耕中国餐饮行业的高管加入核心管理团队。陈文睿担任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供应链官,薛冰担任首席变革官,范军担任首席运营官,李佳担任首席信息官。 在本土团队带动下,汉堡王中国取得好于预期的业绩结果今年第二季度,同店销售额结束了连续多个季度的负增长。 对华政策 简单的人事变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让汉堡王在中国市场实现重大突破。 事实上,同行在如何经营中国业务方面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相对成熟的本土化道路。 2017年初,麦当劳将其中国大陆和香港业务打包,交给由中信资本等组成的财团。更名为“金拱门”的麦当劳,借助中信在华多方资源的帮助,开始了又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目前,中国市场门店数量已超过7000家,并力争达到10000家门店的规模。 肯德基选择了另一条路。百胜集团将中国业务分拆独立上市,引入春华资本、蚂蚁金服等本土资本作为重要股东。尽管百胜中国仍处于可控状态由总公司制定,为企业管理和本土化提供了更多的决策空间。 因此,我们看到近年来肯德基的产品越来越贴近中国市场。老北京鸡卷、豆浆油条甚至各地的土特产也逐渐出现在肯德基的菜单上。 2023年,其中国门店市场规模将正式突破1万家。 不久前,星巴克也以同样的逻辑出售了中国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正在迅速失去魅力。一旦混搭搞定,更考验的就是精细化、本地化运营的能力。尤其是在当前介入激烈、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外资品牌只有通过更加彻底的本土化,才能在中国市场赢得发展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86-765-4321
    [email protected]
    +86-123-4567
    天朝天堂路99号